高端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需要精英教育

发布日期: 2014-01-10  责任编辑: 翻译  文章来源: 中国外文局教育培训中心

经过近十年的大讨论,“翻译人才”的属性是“应用型”已经被学界接受,尽管做起来还不是那么彻底。这是个人才培养理念问题,MTI教育推行多年,就是要改变专业学位教育空谈理论的问题,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颁布的世界教育分类标准,人才培养主要分为学术型、职业型以及专业型三类,综上所述,“高端应用型翻译人才”就是指能够从事高难度、专业化的口头或书面文本翻译工作的“专业型人才”。

翻译人才的需求从最初的普通外语人才,到普通翻译人才,再到目前的阶段的高端翻译人才,需要高端口译人才来从事国际会议传译(Conference Interpreting),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both consecutive and simultaneous);需要高端笔译人才来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技术文件翻译(如股票上市报告书,上市公司财务报告,2008年上海筹办世博会的申办报告等)、中国政府白皮书、学术著作和文学作品等。

高端应用型翻译人才能力主要包括如下六点:1.  双语知识与能力(Language Competence);2.跨文化交际能力(Intercultural Competence);3.信息技术能力(Technological Competence);4.百科知识能力(Encyclopaedic Competence);5.   专题知识能力(Thematic Competence);6. 翻译服务能力(Technological Competence)。以上六种能力基本上是按照重要性的顺序排列的。有些能力需要花大力气来培养,如第一和第二项是需要在课堂强化培训的。而并非每种能力都要开一门或数门课来培训,很多是可以自学成才的。也就是说,可以在翻译练习中学习或“习得”。所有这些都是“学无止境”。作为一个“高端”译员,整个知识结构都要不断更新。

美国学者Martin Trow(马丁特罗)在1973年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三阶段论,高等教育的适龄人口毛入学率低于15%的属精英教育阶段,毛入学率大于15%小于50%为大众化阶段,毛入学率大于50%的为普及化阶段。

在教育学中有这么一个定义: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以下,称为精英教育,因为,它不可能让很多人接受这种教育,只能挑选而又挑选,最后很少一部分人入学,这里有很多不公平因素

高等教育的公认标准:适龄人口入学率在15%以下者称为精英教育.入学率在15%以上至45%以下者称为大众化教育

精英教育分两种:一种是中国式的,即通过高收费,从小学、甚至是幼儿园开始就通过优质的教育资源(师资、教学设施、生活设施等方面)向提供优于、或大大优于同龄其他人的教育服务,以期望培养出优越于其他同龄人的“精英人才”。

精英教育的另一种是,通过“竞争和淘汰”挑选出具有某方面天赋的人进行“重点培养”,以期达到培养出某个方面“高端人才”的目的。如艺术类人才就是如此。我们这里讨论的“高端翻译人才培养”也属于这一类。有人说“翻译是艺术”,恐怕两者的相似就在此处。因此在进行高端翻译人才进行选拔的时候,需要着重考虑学员的如下六方面的禀赋:语言规范意识、忠实转述意识、跨文化交际意识、查证求实意识以及文化修养意识。

未来高端应用型翻译人才的评价标准是口译人才获得国际同行的认可,能够胜任国际会议传译工作;笔译人才获得国际同行的认可,翻译行业专家任何以及目的语读者的喜欢。高端翻译人才将会拥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和高额的回报收入,因此高端翻译人才培养是一项高投入、低产出的非盈利性精英教育事业。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

教授,硕士生导师  平洪